首页 - 玩乐 > 【中品观察】鸿蒙突围

【中品观察】鸿蒙突围

发布于:2021-06-29 00:00:00 来源:网络整理

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着许多被“卡脖子”的领域,软件产业无疑是其中之一。

今年6月,伴随着鸿蒙商标由惠州契贝科技转让给华为,华为公司正式发布了鸿蒙OS 2.0(HarmonyOS 2.0)及多款搭载鸿蒙OS 2.0的新产品。这是一款耗时十年、投入4000多名研发人员、面向5G物联网和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,它把手机、电脑、平板、电视、工业自动化控制、无人驾驶、车机设备、智能穿戴打通为同一个操作系统,将人、设备、场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,创造出一个超级虚拟终端互联的世界。

华为开发的这款系统软件,或将拉开重塑全球操作系统格局的序幕。

未雨绸缪

作为全球领先的ICT(信息与通信)基础设施与智能终端提供商,华为将自己的品牌定位为“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”。华为开始规划自有操作系统,则始于2012年。当时,在华为“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”专家座谈会上,任正非提出要做终端操作系统防范于未然,要在“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,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”。

任正非不仅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,也是艰苦奋斗、不断创新、不忘初心的华为精神的代名词。一份华为的内部备忘录显示,公司正在寻求硬件以外的业务增长,任正非呼吁员工“敢于在软件领域引领世界”,因为该领域具有“更大的独立性与自主性”。备忘录称,由于受到外部限制,华为很难在短期内生产先进硬件,应该专注于构建软件生态系统,后来横空出世的鸿蒙操作系统就是其中之一。

当时还在华为中央软件院任职,后来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、鸿蒙操作系统负责人的王成录也坚定地认为:华为一定要做自己的系统。

2019年5月,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管制“实体名单”,禁止华为在美国购买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。随后,谷歌暂停了与华为的部分业务合作,包括硬件和软件转让与提供技术服务;Intel、高通等美国公司也开始停止对华为的零部件供应。

此后两年,华为受到美国三轮制裁:第一轮是封锁芯片成品供应链,第二轮是封锁芯片代工供应链,第三轮则彻底堵死了芯片来源。这种背景下,华为只能改变直接销售硬件的商业模式,摆脱芯片封锁带来的业务风险,通过软件实现业务的延伸。

至此,任正非未雨绸缪的远见终于显现出来。2019年8月,在东莞召开的开发者大会上,华为正式发布了鸿蒙OS。这款操作系统可按需扩展,它实现了模块化耦合,对应不同设备可弹性部署,具有三层架构:第一层是内核,第二层是基础服务,第三层是程序框架。

作为一种战略协作,鸿蒙OS发布第二天,以“全球标志性的科技品牌”著称的荣耀就正式发布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荣耀智慧屏、荣耀智慧屏Pro。此后,美的、九阳、老板电器等家电品牌也先后与华为达成合作,发布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新产品。

2020年9月,鸿蒙OS对分布式软总线、分布式数据管理、分布式安全等分布式能力进行了全面升级,同时发布了自适应的UX框架,让开发者能够快速触达千万级新设备和用户。随着鸿蒙操作系统升级至2.0版本,王成录表示,2021年,鸿蒙操作系统的目标是覆盖40+主流品牌及一亿台以上的设备。

换道超车

技术升级给鸿蒙带来了巨大的产业集群效应,现实情况显然比王成录预料的更为乐观。

截至今年上半年,加入鸿蒙操作系统的国内品牌已经超过1000家,除了之前力挺的九阳、美的等家电品牌,其中不乏中国银行、中信银行、广发银行、浦发银行、上海银行等金融界巨子的身影。五家银行的一致行动,也在客观上对其他行业起到了带动作用。

尤为重要的是,作为中国自主可控的开放式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,华为宣布将鸿蒙操作系统免费捐赠给由华为、阿里、腾讯、百度、小米、浪潮、招商银行、360、OPPO、VIVO等十家互联网企业共同发起组建、致力于开源产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性独立法人机构——开源基金会,这意味着其他设备厂商基于鸿蒙操作系统,可以再次定制开发出自己想要的新系统,从而形成应用更为广泛的“鸿蒙生态系”。

迈向“十四五”时期,中国制造业在核心产业链关键节点和关键技术方面尚存在短板,不能形成自主控制的能力,特别是在国际大环境影响下,形成了“卡脖子”现象。《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在提及中国未来发展航向时,突出强调了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。鸿蒙操作系统的问世,恰逢中国软件行业亟需补足短板之时。

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,“尽快解决一批‘卡脖子’问题”。在这种背景下,许多民族品牌和高科技品牌已经下定独立发展核心技术的决心,只不过华为觉醒的更早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鸿蒙操作系统的开发与升级,代表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开展的一次突围,是中国解决诸多“卡脖子”问题的燎原之火。

伴随着鸿蒙操作系统的升级,华为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全面进入“加速跑”状态。2021年,华为设定的目标是: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数量达到3亿台,其中,华为自有设备两亿台,生态合作伙伴的设备数量一亿台。开局似乎不错,鸿蒙操作系统2.0版本受到消费者的热烈响应,正式发布仅七天,用户数就已经突破千万。

如今,2021年已经过去一半,王成录又在一次内部会议上,将今年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数量提高到3.6亿台,适配继续向前加速。按此计划,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半年中,华为要在每个月实现6000万台新设备使用鸿蒙操作系统。

由于鸿蒙操作系统不是安卓的分支或修改而来,具有极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,并且是面向下一代技术而设计的,能兼容全部安卓应用的操作系统。因此,鸿蒙操作系统2.0版本一经问世,就遭遇西方主流操作系统的关注,甚至“围攻”。

在一年一度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(WWDC)上,苹果旗帜鲜明地将万物互联作为接下来的发力方向;安卓系统在非手机应用上的局促,一直是谷歌的软肋,鸿蒙操作系统2.0版本正式对外宣布以后,谷歌也一直在物联网领域层层加码。

就此,鸿蒙与苹果、安卓站在了同一个赛道。

与苹果、安卓等西方主流操作系统相比,鸿蒙的优势在于,借力中国强大的制造业,在硬件领域“广交朋友”,以期实现对苹果和安卓的换道超车。

生态建设

对华为来说,鸿蒙操作系统的开发与升级,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第一步,接下来要看多少人愿意采用你的平台,能够跟你一起共建生态系统,这才是真正的挑战。

目前,华为正在与全球排名前200的App厂商沟通合作事宜,已有70%的厂家决定做方案,1000多家智能硬件合作伙伴,50多家芯片、模组解决方案供应商,300多家App厂商参与到鸿蒙生态的建设当中。“2021年,力争让鸿蒙生态的市场份额达到16%。”王成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。

然而,就现在的“鸿蒙大家庭”来看,除了华为自有设备的适配和1000多家其他产业品牌的加入,鸿蒙操作系统对于华为主营业务之一——智能手机的搭载情况,还是不尽如人意。例如,魅族接入鸿蒙就只是应用于智能家居。尽管任正非在鸿蒙诞生之初就曾经表示,鸿蒙系统的产生,本身并不是为了手机用,而是为了做物联网,比如自动驾驶、工业自动化,因为它能够精确控制时延在五毫秒以下,甚至达到毫秒级到亚毫秒级。

但对于其他手机品牌来说,鸿蒙由华为自主研发,而华为手机业务在智能手机市场数一数二,考虑到彼此之间的竞争关系,手机制造商首先考虑的是商业利益,这不是靠情怀就能左右的。但与此同时,鸿蒙生态系统的建立,不仅对华为来说生死攸关,对中国所有智能手机制造商的未来生存环境来说,也是一个决定性的砝码。

央视财经披露的数据显示,安卓占据全球68.63%的市场份额,苹果占据了30.99%,鸿蒙操作系统虽然具有打破安卓、苹果两家把控中国市场的潜力,但苹果和安卓的生态发展是靠14年多的积累才达到目前这种规模,鸿蒙要想在这种大环境的“夹缝”中求生存,需要越来越多配套的合作伙伴参与进来,有了同路人的共同发力,才能更快的完善生态。

“生态系统的建设会更难一些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曾经指出,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先入为主,新的生态系统必须通过市场的良性循环才能建立起来。

相关文章